發新話題
打印

有力道的放鬆

自己學習的過程應該兩種都經歷過,但感覺是兩種不同的方式,兩種方式得到的聲音也會不同。
以書法來類比,當初父親想學書法時,我盡可能告訴他老師教我的方法。
老師一開始就希望我們練習懸腕,運動只是手臂的移動,手腕幾乎不需要用力,手指只是輕輕叼的毛筆。放鬆手腕及手指才能感受到垂直於紙面上的千百根毛,挺著身子,告訴你我們可是很有彈性的。等到能感受到自然反饋的力量,筆畫就容易控制。我也理解父親為何非得把手腕弄到疼痛不可,放鬆有一種不安全不可靠的感覺,所以不想輕易嘗試。父親心想,筆不握緊怎麼可能穩定,但我也示範給他看,就算我用兩隻手指頭叼著筆桿的最末端,毛筆還是很聽話,不過這種特技表演也沒用就是了,父親依然堅持要牢牢的抓著筆。老師當初教我的方法是這樣,我也不清楚父親依照自己的方法是否可以順利,不管行不行得通,都希望他順利,少點學習上的挫折感。
有點抽象,有點像是自己太大,大到沒空間去感受細微的反饋,有些事反倒是縮小減弱自己,能感受得更多。
感受過許多類似的情況,有陣子喜歡游泳,人也少,時間也有,放慢動作,手掌手臂去感受水流的壓力,有感受後給予很輕柔的回應,非常緩慢的撥開水,那感覺很奇妙,好像只花了20分的力氣卻達到了30分的效果,相較之下,從前好像用了60分的力氣卻只達到40分的效果,在意感受的基礎上再練習一陣子,也許40分可以達到60分的效果,也許60分可以達到80~90的效果。
跑步也是,逞強的用腳掌往前頂,不到一公里腿就痛得沒辦法了。放慢放鬆後,感受身體的律動,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力道,地面會告訴我,只需要幾分力就可了,多的我也不會把你彈上天。
之前舉辦研習課程,老師也說了很有趣的事,只需要0~40%的力氣,再超過也完全一樣,只是聲音的質感變了。
回想起那段練習書法的時間是沒經歷過疼痛,但練習尺八,游泳跑步倒是還常常疼痛,看來放鬆也是一種需要很多時間的練習,得努力練習自己的心該怎麼調整,該怎麼記得別強硬過頭這件事。
不過我想尺八發展時間很長,應該很多人都以不同的方法得到了有效的結果,也許寫書法也是,跑步也是,我可能只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而已。

TOP

不過怎麼分辨說實話我也看不出來。
就像研習會上也有學員問老師,大概是法令紋較明顯,覺得老師用力了。老師說甚麼我忘了,大概是說就是長這樣子的臉而已吧!
目前我理解的區分方法,也許不完全正確,謹供參考


觀察上下牙外側與唇內之間的空隙。若是在唇上使用力量吹奏時,肌肉維持,形狀固定,所以就算風吹進了牙齒與唇內側的空隙,也不至於改變。



若是放鬆吹奏,有時人中部位與下唇下面,也就是上下牙齒外側與唇內側會有空氣跑入,有些微的鼓起現象。(記得當初與神崎老師學習時,觀察到這點,所已開始改變自己原來吹奏的方式)



我想吹奏的嘴型在許多流派對聲音的要求及個人對聲音的喜好都有差異,應該也無好壞之分。

http://members2.jcom.home.ne.jp/maekawacougetu/:92:6e:96:b3:82:b5:82:f0:90:81:82:ad:8b:c9:88:d3.html






找到兩張很好的圖片
觀察唇與周圍的肌肉,可以分辨出一種有往內縮的趨向,一種則是外擴的。

TOP

我的感覺是放鬆需要練習,怎麼輕輕的提起筆,怎麼緩和的呼出氣,經過一次一次的練習去讓身體習慣那樣的狀態。在自己的練習尺八中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往往又用了過度的力量去做這些事。每當練習狀況越來越好,就似乎越想更怎麼樣的去做,然後就變糟糕了。當然練習狀況不好時也會更想怎麼樣,也一樣越來越糟糕。要怎麼維持適度的刻度上感覺很難。

也許打坐也是這樣吧!! 有些人會覺得放鬆很困難嗎? 但實際做起來還真的滿難的。

記得以練習跆拳道時,學長告訴我,必須放鬆身體的肌肉,只需要能帶動速度的力量,踢出去的腳是柔軟的,像是鞭子甩出去一般,需要用力也只有在擊中對手的瞬間,讓腿變成一根棒子。聽起來怎麼保持柔軟且靈活的肌肉變成了速度的關鍵,變成棒子好像只需要僵硬就好了。

感覺上吹尺八與寫毛筆很相似,如果越有想把它怎麼樣的意識,好像就越容易弄得更糟,如果可以感受到它們要告訴我們的一些事,好像身體也比較懂得如何去對待它們。
我想放鬆還是得付出一點力量,輕輕的提著筆也需要力氣,呼吸也需要力氣,只不過過度的使用力比較常發生。

TOP

昨天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REMIX
大致上是是電影裡的台詞
以及訪談中重複敘述的電影台詞
It's like a finger pointing away to the moon. Don't concentrate on the finger or you will miss all that heavenly glory.......
增加了旋律及節奏,改變局部講話的音高,又變成另外一種很有趣的東西。
在一些資料看到李小龍有口吃,但在電影裡及訪談一點都看不出來,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REMIX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 ... edded&v=pGFf3SRP1bE

正常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c1pbCMRSU
正常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wPWDMvT21E

近期找了許多李小龍的電影、著作、訪談,令我最佩服的不是他功夫厲害,或是電影演得好,而是他的調整能力。
在著作裡他強調功夫是一種反射,像是水映著月,反應幾乎是即時的,所以不太會有過招這種事,應該是兩三下就有結果了。
但如果堅持這點,我們看他的電影將會睡著,一個敵人出現兩秒就倒地了,李小龍動作很快,可能還來不及看他做了甚麼,別人就倒地,那電影看起來就更無聊了。
但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他為了電影的體制,設計出了功夫的新語言,得把部分轉化為表演。
我想隔了許多年的現在,再看他的電影,依然有許多精采的地方,應該是他的表演裡有扎實的存在感。
在唐山大兄裡使用了彈跳床,使他可以飛越一個人的高度,他後來堅持不再用這種東西,沒有人可以這麼做,這將會變得不真實,的確看到那段時覺得這有點蠢,沒必要這麼做吧!!他堅持的部分的確也讓他的電影到現在還能讓觀眾感受,如果只是時代的特技,沒有根的花,都會隨保鮮期過去。
當然這麼說也不是說他守舊,我想是守著人的那條準線,可高可低,但超過準線一切會變得不自然且不真實。
講到李小龍,想到詠春的寸勁,也許在以速度帶動力量的觀念下,這會變得非常不合理。僅有分寸可運用,沒有足夠的距離來產生速度,但寸勁還是有效率的發揮了力量。我想吹尺八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也許有些聽起來不合理,但確實有效率的發生了。只要是真實發生了,自然就變成合理了。

TOP

之前提到是兩種不同的方式,雖然自己能力跟體會有限,但就能感覺到差異的地方談一些心得。
如果看成同一種方式須由A進化到B,也許會混淆到底要用力或者要放鬆,要怎麼用力又放鬆,這的確會造成困擾。若能區分出一種是A一種是B學習起來應該會明朗些。
一開始接觸尺八是與殘月老師學習,之後又與神崎老師學習。我想兩位老師指導我產生口風的狀態是不同的。就如同寸勁跟拳擊不同一樣,只要能達到有效率的運用,都很值得研究。
殘月老師經常熱心的分享,這部分我想殘月老師說的肯定比我清楚。
另外一種產生方式是唇自然的閉合,以內部的氣流推出唇內側,濕潤的唇內側會黏合兩邊,中間形成一個小洞,造成這樣的小洞主要靠的是內部推擠的氣流,而非肌肉。
也許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造成適合的口風我還不懂。

學習尺八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吧!!
就自己的學習經驗來說,感覺不斷的變化,也有許多以前執著的部分後來發現是誤解或需要修正。就拿以前很執著角度的問題,後來做了一些實驗,發現與角度沒有必然的關聯。有時推翻,有時修正,好像活的生命一樣,永遠玩不透,這應該也是一個迷人的地方。

TOP

發新話題